付局长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在商标走出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国际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足。从商标注册申请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看,我国位居世界前列,但“含金量”不高,缺少国际知名商标。2008年在世界500强中仅美国就占据243席,接近一半,而中国只有15个品牌进入500强,这与中国高达到300多万件的商标注册量极不想称,况且这15个品牌中,多数为国有垄断企业,受到的竞争并不充分。二是企业对商标国际注册的重视程度不够。截至2008年,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到我国申请注册的海外商标总量已达13万多件,而我国企业通过该体系到外国申请注册的商标总数还不到1万件,与我国1000万户企业、3000万户个体户的市场主体规模相比,明显偏少;三是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我国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分散化经营,从事的多为定牌加工业务,忽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因而造成了我国很多优势产业没有优势品牌的现象。四是对商标权利的国际保护重视不够,造成一些知名品牌在国外屡屡被抢注或侵权。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件时有发生,2008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收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的一个通报,在加拿大有人把我国52件知名企业的商标如“新浪”、“搜狐”、“普洱茶”、“梦娜”等在当地进行了申请注册。五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品牌扩张的经验不足。由于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差异不甚了解,加之缺乏相关经验,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并购外企、收购国外品牌以及与外商合作经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合作失败。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商标战略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需加倍努力。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付局长在会上对致力于“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1、坚定“走出去”的信心,创立国际驰名商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我国政府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中国企业的自身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树立雄心壮志,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力争创立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世界公认的驰名商标。
2、把握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效益下滑,开始收缩战线,这为我国的优秀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借鉴他们的先进的科研技术、管理经验,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
3、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走出去”的实力。要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彻底扭转过度依靠低附加值的定牌加工的局面;增强打造自主品牌的意识和信心,坚定地走创世界品牌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要高度重视商标海外注册、维权工作。商标的地域性决定了中国企业要想在国外取得商标保护,就必须根据当地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通过履行一定的程序取得商标权,这样才能受到保护。否则商标一旦在国外被抢注,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延缓其产品占据市场的时间,降低市场份额。所以,我国的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老字号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到外销产品比较多的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此外,面对商标纠纷和被抢注行为,企业要勇于面对,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付双建指出,作为商标的主管机关,一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都在倡导和支持中国的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商标战略。不久前,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工商总局还加强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商标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多边、双边领域的商标国际交流,参加了WIPO、WTO、APEC的各种会议,与众多国际知识产权机构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签署了一系列多边、双边领域的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协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法律环境。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影响,国家工商总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加强马德里国际注册宣传培训工作,增强我国企业的商标国际注册意识,鼓励知名企业国外商标注册。二是指定专人监控国际注册情况,及时向国际局申报。三是加大海外商标维权力度。近年来,中华商标协会先后举办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商标战略经验交流会”、“中国商标海外维权研讨会”等,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战略走向国际市场,帮助维护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付双建表示,今后,国家工商总局将继续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鼓励、支持我国企业实施商标“走出去”战略。一是加强马德里国际注册宣传、培训和咨询。选择国际注册较多的省市,有步骤地开设培训班,帮助企业丰富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加强国外商标法律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商标国际注册法律咨询与服务。二是根据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指导更多的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鼓励企业在国外创建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三是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沟通与交流,多方面收集企业海外注册和维权信息,建立专门的商标国际注册及保护数据库,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四是逐步构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标主管机关及司法机关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就商标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减少摩擦,为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商标保护环境。